发布日期:2024-11-19 02:23 点击次数:137
“妖股”双成药业(002693.SZ)的并购重组进程似乎又加剧了复杂性和不确定性。
上周,市场的过度炒作和投资者对王成栋、Wang Yingpu父子控制的双成药业重组的高预期终于降温了。11月15日,公司股价报22.22元/股,下跌了1.65元,跌幅-6.91%。
在11月8日的重组进展、风险提示公告及公司三季度报披露后,双成药业的重组结果更像是雾里看花。那父财经的梳理发现,在连年财务数据涉嫌造假、几近被掏空的背景下,双成药业及王氏父子“跨界重组”的底气在哪里?
01
虚增营收和利润?
根据连年来的年报数据分析,双城药业通过利润表虚增营收和利润的同时,虚增相应的经营现金流,对应的资产负债表中虚增了货币资金。
年报显示,2021年-2023年双城药业的货币资金分别为2161.76万元、1219.68万元、338.72万元,其中,银行存款2157.94万元、677.34万元、335.05万元;利息收入 53195.56元、61655元、34482.24元。
由此测算,2021年-2023年双城药业的货币资金收益率分别为0.39%、0.36%、0.44%(均)。可见公司利息收入和货币资金的匹配性出现严重异常,也就是说,双城药业的货币资金涉嫌造假了或是虚假银行存款。
双城药业虚增营收和利润也体现在存货上。
据年报,2021年-2023年双城药业的营业收入分别是 3.2亿元、2.75亿元、2.36亿元,一直处于下降趋势;存货分别为5524.16万元、6541.29万元、7430.67万元,一直呈上升势头;应收账款分别是1977.88万元、2726.42万元、1383.66万元,在波动中下降。
而公司同期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分别为14.8901次/年、11.681次/年、11.4805次/年,存货周转率分别是1.5067次/年、1.4635次/年、1.0715次/年,均一直在下降;毛利率分别为74.59%、67.87%、68.27%,波动中上升。
由上述数据分析,双城药业的存货存在造假嫌疑,必定会有一次“大洗澡”,通过计提存货减值准备,将旧账一笔勾销。同时,其居高的毛利率也有造假嫌疑,其几年来的应收账款周转率、存货周转率、毛利率逻辑相悖,不符合基本的财务常识。
还有,双城药业虚增营收和利润也表现在在建工程上。
据年报,2021年-2023年双城药业的在建工程分别是301.94万元、413.55万元、1799.78万元,逐年增高,增幅分别为-111.38%、26.98%、77.02%;营业收入分别是 3.2亿元、2.75亿元、2.36亿元,增幅分别为15.94%、-16.36%、-16.53%;预付款项分别为51.45万元、125.22万元、73.08万元。
由数据来看,双城药业的在建工程增长速度远远超过其营业收入增幅,并且这些比例异常高或增长过快,其存在财务造假的可能性明显。
此前,有媒体称双成药业多个在建工程项目不合理。比如,抗肿瘤药物和口服固体制剂产品的研发和生产项目在2015-2018年期间的预算没有变,为11.9亿元,2015年年投入9475万元,工程累计投入占预算比例退回到8.30%;2016年投入2.1亿元,工程累计投入占预算比例为26.06%,2017年上半年投入937万元,工程累计投入占预算比例退回17.97%,2018年上半年工程累计投入占预算比例为30.81%,2018年年报显示该指标退回到30.78%。同时,双成药业还有多个在建工程项目延迟转固。
这些信息表明,双城药业利用在建工程来隐藏财务数据造假的多年连续性和隐蔽性。
02
“掏空”了,已拖累长远的业绩
连年的持续财务造假造成的“表面光”不仅虚增了双城药业的利润,也虚增了其资产,此举不仅粉饰了公司以往的业绩,也拖累公司长远的发展。而今,双城药业已逐步被“掏空”就是做好的例证。
其中,让研发费用大量资本化,把该进利润表的研发费用记到了资产负债表里面,就是双城药业操纵会计报表的具体“罪证”。
年报显示,2021年-2023年双城药业的研发费分别是1061.94万元、1459.4万元、795.54万元;开发支出分别为7810.12万元、9281.65万元、1.19亿元;无形资产7882.23万元、7208.86万元、5281.04万元。
其中,2021年-2023年的研发人员分别为95人、72人、75人,分别增长-24.21%、4.17%;研发投入金额分别增长了4.85%、-8.35%,研发投入资本化的金额分别为2487.44万元、2262.23万元、2615.46万元,资本化研发投入占研发投入的比例分别是70.08%、60.79%、76.68%,分别增长了-9.29%、15.89% 。
可见,双城药业的研发费用在大量减少、研发人员在压缩,而研发投入资本化的金额却在增长,资本化研发投入占研发投入的比例在增长。那么,对于一向重视科研的实控人王成栋而言,公司的这种科研现状是不是很“打脸”?公司是不是在借着科研的名义在行财务造假之实?
接近那父财经的财务人士指出,把研发分为研究与开发是武断的,因为这两个阶段不易找到清晰的分界线,企业很容易钻空子利用研发费用资本化粉饰会计报表。即便研发取得了成果,如形成了专利、专有技术,也不能就此把开发阶段的支出资本化,因为开发阶段的支出距离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。
从企业降低税负、降低会计核算成本的角度讲,研发费用都不应资本化,而应该一体于当期作费用处理。企业刻意如果追求当下利润最大化,则会热衷“设计”出开发阶段大搞研发费用资本化。愿意这么做的企业往往有着功利性的诉求,如应付考核或取悦资本市场。
据年报,2021年-2023年双城药业的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-2032.51万元、901.24万元、-5074.16万元,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是2355.36万元、2521.78万元、1163.95万元。由此测算,公司的净现比分别为-1.159、2.79、-0.23。
在上述财务专业人士看来,如果净现比远小于1,则说明公司经营现金流出比较大,再结合公司存货、在建工程、预付账款等科目的大幅增加,则进一步说明公司虚增的利润可能放入到这些科目里了。
据此对比双城药业的净现比,表明公司要么净利润涉嫌大部分是白条甚至子虚乌有,要么涉嫌存在财务造假。
但是,持续的自由现金流为负则更一步证实了双城药业早已被“掏空”。据数据,2019年-2022年双成药业的自由现金流分别为2019万元、-1,050.19万元、2355.36万元、-6268.86万元。经计算,双成药业上市以来累积的自由现金流总量至今仍为负数,表明公司自己产生的现金流无法满足自身的投资需求。
这个现状,王成栋父子还要带领双成药业继续“跨界收购”吗?